Quantcast
Channel: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Viewing all 31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帕運中華隊女子團體賽黃金搭檔田曉雯及林姿妤邀您延續奧運熱情支持帕運選手

$
0
0
帕運中華隊女子團體賽黃金搭檔田曉雯及林姿妤說:「打入帕運是每一位選手的夢想。帕拉運動員,需要你、妳、您的支持與陪伴!」 田曉雯出生時因醫療疏失,導致右手神經萎縮,無法翻正及舉高,也時常遭遇不友善對待。母親希望她多嘗試不同事物,小二時送她去學習桌球,當時身體不協調、經常跌倒也無法順利擊球。 初次見到曉雯打球的身影,映入眼簾的是位左手持拍、不苟言笑的女孩,在大學生的身分下,有著無比堅定的專注眼神,並為各大國際賽事的常勝軍。目前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5的曉雯,除了單打成績優異,與另位世界排名第9名的桌球好手林姿妤搭配打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曾在2018年雅加達亞帕團體賽聯手摘銀,兩人互相砥礪,彼此相約東京帕運再合體,攜手邁向奪金之路。 林姿妤國小參加學校桌球社,但國中時因為車禍導致右手腕韌帶斷裂,傷後右腕翻轉角度受限。當時醫生、家人向她建議領取身障手冊,但林姿妤認為只是手受傷,內心一度相當抗拒。直到林姿妤有次觀看身障桌球賽後,讓她態度徹底改觀,「許多身障選手在肢體上雖無法與一般選手比擬,卻依然奮力拚搏、程度也不輸一般選手,反觀自己受得傷沒有那麼嚴重,更覺得自己不努力說不過去!」這些經歷,讓林姿妤對身障運動有更多的認識,也感謝桌球帶給她的一切。 「打入帕運是每一位選手的夢想。帕拉運動員,需要你、妳、您的支持與陪伴!」 4年一屆的帕運,是全世界肢體、視覺及智能障礙者競技水準最高的綜合性運動盛事,更是選手實現夢想的舞台,帕運起源於1948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簡稱IOC)與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簡稱IPC)於2000年雪梨帕運時,為加深合作關係,達成「奧運主辦國在奧運結束後舉辦帕運」的協議。本屆東京帕運將於東京奧運結束後15天登場,東京帕運與東京奧運代表團將在不同的時間點代表我國在東京奮戰,為自己及國家爭取最高的榮耀。 聯國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30條規範了有關「參與文化生活、康樂、休閒與體育活動」之規範,著眼使身心障礙者能夠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參加康樂、休閒與體育活動,締約國應採取下列適當措施: (a)鼓勵與推廣身心障礙者儘可能充分地參加各種等級之主流體育活動; (b)確保身心障礙者有機會組織、發展及參與身心障礙者特殊之體育、康樂活動,並為此目的,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鼓勵提供適當之指導、培訓及資源; (c)確保身心障礙者得以使用體育、康樂與旅遊場所; (d)確保身心障礙兒童與其他兒童平等地參加遊戲、康樂與休閒及體育活動,包括於學校體系內之該等活動; (e)確保身心障礙者於康樂、旅遊、休閒與體育等活動籌組時,獲得參與所需之服務。 您對於身心障礙運動資訊有興趣嗎?歡迎關注本作者帳號,並點選下列連結加入我們的社團及粉專! 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推展適應體育粉絲專頁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粉絲專頁

五度、五環 莊智淵與盧彥勳的武士道

$
0
0
奧運會場上,有團體項目、有個人項目,桌球和網球自然還有雙打、團體賽等項目,但大致上許多球員都是從單打、也就是自己一個人的戰鬥開始。自己在場上努力奮起、自立自強,在自己達到一定程度之前,支援並不會從天而降。 這兩項都需要持拍、都要把球打過球網、都要期待對手無法回擊、或是回擊在對手網前、出界的運動項目,在這次奧運裡有兩位成名已久、今年不一定是最受矚目的奪牌希望、同時卻又已是生涯第五度闖進五環戰場的資深好手,論現行這兩項運動的環境裡,他們並非如今如日中天、又或者身處什麼話題中心的人,但他們就宛如經歷過諸多戰役、對於任何情況都老神在在的沈著武士,揮著自己的武士刀,持續在自己的戰場上前進。 這兩個奧運五朝元老,一人已宣布在本次奧運後退役,一人仍然沒有決定未來的路,而他們的單打戰場已經隨著輸球而結束,轉身之後,依舊留給台灣球迷們各種尊敬。 確定在東京奧運後退役的,是長年台灣網球一哥盧彥勳,而仍留下未來懸念的,是桌球大前輩莊智淵。 莊智淵的桌球啟蒙,來自於所有家人的影響,爸爸和媽媽都是桌球員出身,媽媽李貴美甚至曾經成為國家隊一員,哥哥莊智雄也曾在大專時期成為國手,到目前都是國家隊的教練團成員之一,莊智淵從小就在父母經營的桌球館中來來去去,對桌球的興趣彷彿流在他的血液裡一樣,當媽媽李貴美女士發現小兒子似乎頗有天賦後,便等同於成為他的啟蒙教練,開始了莊智淵的桌球生涯。 盧彥勳的父母沒有運動背景,但盧彥勳是因為看到哥哥盧威儒加入修德國小的網球隊,才開始對網球產生興趣,小學二年級時也加入網球隊,盧彥勳的網球路原本只像是一個弟弟愛跟著哥哥屁股後跑的選擇,但天份顯然比哥哥更高一層的他,儘管在升上國中時一度放棄網球,想以求學為主,終究還是難掩對網球的熱愛,在這78呎 x 27呎的白色框線內奔馳著。 莊智淵速度極快的步伐與手腕揮動,奠定他極具變化的弧圈打法與迅速的出拍,推擰之間威力無窮,2003年他贏得個人第一場ITTF巡迴賽的單打冠軍,年底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三,2004年首登奧運殿堂,他一參加就是五屆,這其中儘管曾包括他在2019年因個人選擇不惜槓上桌協也要明志、最後在體育署慰留下才終於決定重新加入國家隊出征東京奧運的事件,但他就是在這十幾年內一直都是台灣桌球界金字塔頂端的人物,的確有後進挑戰,像現在的林昀儒已經在世界排名超越莊智淵,但他的風範、氣度,始終讓人尊重並敬佩。 盧彥勳在國中曾有過轉求學業的計畫,不只是傳統家庭的期待,也因為他的確不是四肢發達而頭腦簡單,在與父親的溝通與自己真正因出國比賽而拓展的眼界後,他在青少年時期的表現依舊出色,然而卻在2000年自己赴美時,父親因心肌梗塞而過世,因故放棄出國留學之路的盧彥勳,決定提早完成一家人早就商量好的約定,踏上職業戰場,在經歷轉職業初期面對的各種困境、與辛苦尋得所有參賽需要的補助資源之後,盧彥勳終於在2002年底世界排名大躍進到200名內,2004年再度突破瓶頸,也取得雅典奧運的入場券,開始接下來五屆的奧運之路。 台灣在桌球原本就有世界競爭水準,莊智淵身為這個世代的台灣代表,儘管他是中國、歐洲眼中的「孤星」,甚至到後來連他相對於台灣桌壇的行徑也近似於「孤星」,始終沒有其他小圈圈的團體作戰,但他的獨來獨往並非刻意造成困擾,只是他始終專注於自己訓練、比賽上的武士精神,而且在球場外,莊智淵更一直都相當關愛流浪動物,就連這次東京奧運在十六強賽敗給埃及選手Assar後,他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仍寫著「謝謝大家,也謝謝大家一起愛浪浪(指流浪動物)」,這五屆奧運下來,他為台灣桌球做的事,已經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 盧彥勳在台灣網球圈更是特別的存在,尤其當談到台灣女網,不免總要陷入詹謝之爭的情況下,男子網球最近二十年內,盧彥勳無疑是眾人推崇的先驅者、前輩、領頭羊角色,相較於桌球,台灣在網球場上絕對算是弱勢,競爭力也不算太高,但盧彥勳硬是能用自己的拍子,率先打開台灣球員在世界網壇的地位,他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擊敗英國名將Andy Murray,2010年溫布頓則是力退美國好手Andy Roddick,這兩次八強經驗,堪稱台灣男子網球選手的高標。而盧彥勳對外更是展現出色的待人處事,他在世界網壇上有諸多好友,如前述的Murray也小有交情,任何受訪、活動需求,他固然有一些原則,但大致上都能完美的符合各界需求,他從來沒把自己當成什麼一哥的地位,但他照顧後進、甚至致力於體制內的改革,成立訓練基地供後輩使用,所作所為完全就是領導者、或一個完美前輩的風範。 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莊智淵依舊奮戰,桌球生涯也可能還不會到此結束,但在金字塔頂端的奧運殿堂,他可能就會像對Assar的第七局多次被網袋影響了回擊去向一樣,終究一點一滴地失去對於勝利的掌握能力,盧彥勳原本就在難度極高的男子網壇奮戰,就算再挑戰下去,像這次奧運一樣首輪收工也不會再是意外,兩位奮戰五屆奧運的前輩,終究會退出前線。 但是,莊智淵即使有一身傲骨,仍然讓人看見他在桌球上想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決心、與永遠專注在球拍、球、球桌上的奮戰精神,盧彥勳即使面對一個台灣資源並不豐富、國際競爭力也不算太強的藍海,依舊始終展現讓人尊敬的人格特質、與近乎獨自奮戰卻昂首向前的努力身影。 莊智淵與盧彥勳,沒有幫台灣拿下任何一面單打獎牌,當然要奪牌的難度本就非常高,但是這兩人,留給外界的印象始終正面,在後輩的眼中也始終存有風範,我相信在過去十幾年,台灣桌壇和網壇,的確因為這兩位前輩的存在,而讓人投以尊敬的目光。 就算此刻他們並非用獎牌陪伴著轉身,也無損偉大,因為他們兩人真正要留給人的印象,已經在過去十幾年內,點點滴滴的累積起來了。 延伸閱讀: 盧彥勳展望:拼回奧運的起點 東京奧運舞台 實至名歸的中華掌旗官盧彥勳 東京奧運舞台 莊智淵的最後一擊 莊智淵赴中打乒超,有何不可? 《更多好文,歡迎到Crazy Ball Park及卡爾粉絲團按個讚》

東京奧運頂尖對決!林昀儒激戰球王樊振東惜敗 明爭銅牌

$
0
0
無論如何,所有有關注東京奧運桌球賽事的台灣觀眾,今天都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精彩好戲,只是無奈結果不如台灣觀眾預期。 大會第五種子台灣年輕好手林昀儒,今(7月29日)天在東京奧運桌球男單準決賽碰上世界球王中國猛將樊振東,兩人激戰1小時又25分鐘,歷經七局大戰,林昀儒才以11:6、9:11、12:14、15:13、9:11、11:9、8:11惜敗,錯失締造台灣歷史新猷、闖進奧運金牌戰的門票,明天進入銅牌戰,若獲勝奪牌,仍可寫下台灣桌球史上的奧運最佳成績。 世界排名第六、大會第五種子的林昀儒,過去曾六次和樊振東交手,僅在2019年T2鑽石聯賽馬來西亞站贏過,但那次比賽也只是商業類型的5分制,並非國際賽的11分制,加上樊振東在本次東京奧運前三輪出賽僅失一局,幾乎是高威壓感的存在,賽前就預見林昀儒面對的是難以撼動的高牆,獲勝難度非常高。 但林昀儒卻打出讓所有台灣觀眾都為之動容的精彩內容,開賽就採取主動,並以5分差贏得第一局,這5分的差距,已經是七局裡最大的分差、以及整趟比賽過程中兩人各自領先最多的分數,雙方總得分都是75分,分別在自己發球時拿下38(樊)和37分(林),從對手發球中拿下37(樊)和38分(林),從各種數據來看,這都是一場激烈到難分高下的比賽,甚至平心而論,在第二和第三局,林昀儒都不是沒有獲勝機會,若真能拿下任一一局,或許比賽結果就此會改變。 樊振東強力的出拍力道一直都是他最強大的武器,此戰也明顯在不同時刻造成林昀儒的困擾,林昀儒首局還能佔上風的主動攻勢,次局開始就被樊振東用強力的推擰回應,更顯而易見的是,許多球員多半會採用保守回推的擊球時機,樊振東即使在反手位置都能再強加擰球力道,終於在第七局中段讓體力有些下降的林昀儒略為無力招架,儘管林昀儒在面對四個賽末點時靠調整擊球角度救回兩點,最終仍在樊振東無比出色的強力直線回擊球後結束了比賽。 林昀儒無疑帶給樊振東在此次奧運面對最嚴重的威脅,樊振東前三戰總計只失一局、被攻下72分,此戰一次就被林昀儒打了三局、共75分,從樊振東在第七局多次得分後高聲怒吼的神情來看,他的確了解這場比賽的過程已經走向並非他能來去自如的舒適,而能逼到當今球王樊振東僅以3分的差距贏得第七局的決戰,全場數據更和球王不相上下,林昀儒的進步與此戰技術、戰略的成功,無疑替自己在台灣桌球寫下代表作。 雖然這樣的輸球難免有些可惜,但經過此戰,林昀儒已經明確展現成為台灣男子桌球領頭羊的型態,才19歲的他,未來還有很長的旅途等他挑戰,當今世上能給樊振東如此威脅的人顯然不多,過程也可見不是樊振東多失常,而是林昀儒真正打出一場精采好球,就算這假設是林昀儒超乎水準的演出,他也依舊等同於用這場比賽告訴世界桌球,他絕對是其他國家好手將來不能忽視、甚至必須以強敵視之的對手。 林昀儒在銅牌戰的對手是世界排名第八的大會第七種子德國好手Dimitrij Ovcharov,過去林昀儒對戰為4勝2敗。 延伸閱讀: 2019林昀儒年度回顧:「新」台灣桌球一哥的誕生 台灣一哥林昀儒 ITTF認證的「黃金左手」 2020東京奧運 中華隊每日賽程、出賽成績、獎牌統計一覽表 【編輯 張正邦】

短文系列 ── 奧運男單四強,林昀儒!

$
0
0
短文系列,試圖以一千字以內的文章紀錄筆者的觀點與想法。 今天的主題是〈 奧運男單四強,林昀儒! 〉,LET'S GO!! 東京時間七月二十九日,奧運桌球男子單打第五種子林昀儒以 11-6, 9-11, 12-14, 15-13, 9-11, 11-9, 8-11 負於世界球王樊振東,將於七月三十日迎來銅牌戰。 一場驚滔駭浪比賽的落幕,讓我頗有意猶未盡之感。 在長達八十五分鐘的史詩對決中,最令人驚豔的便是林昀儒面對大場面時的毫無畏懼。這位年僅十九歲的「小林同學」不僅勇於打高難度球路,更多次成功挽救局末點;“ The Silent Assassin ”的稱號果然名不虛傳、當之無愧。 落後時泰然自若,面不改色的處理每一顆來球;那是一位明日之星的指顧從容,一位未來王者沉幾觀變的穩重。 賽前,林昀儒提到,面對球王樊振東的策略是要「打出自己沒想到的球」;儘管最終遺憾落敗,他在賽後認為自己已經有打出這樣的球,並表示「盡力了,回去還要再努力」、「要說沒有不開心也不可能,但會好好準備明天比賽」。 NBA 傳奇球星 Ray Allen 曾經說過:“No failure, it's always a moment to learn.” 每一次的失敗固然苦澀,但也都是學習、成長與調整的契機;相信在經歷了這次奧運會的洗禮之後,早已躋身一流選手之列的林昀儒還會再更上層樓,創造屬於自己的紀錄與輝煌! 而球場的另外一邊,獲勝並闖入金牌戰的樊振東也展現運動家精神與極高的風度,他談到:「林昀儒這幾年進步、成長來得非常快,我覺得今天我們兩個都發揮得非常好。最後自己很驚險、艱苦的拿下比賽,對我來說,我認為他確實有這樣實力。」 法國箴言作家 François de La Rochefoucauld 有言:「敵人對我們的評價比我們對自己的評價更接近事實。」來自球王的稱讚,代表著林昀儒多年來的努力以及自身的天賦已經逐漸兌現為不凡的實力;自我要求很高的他,肯定會讓自己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多變的發球、快且低的長球、隨著比賽進行勇於嘗試變化、思路清晰的球風,再加上本身極具優勢的反手擰與側身搶攻,讓林昀儒得以在這場與球王對決中不落下風;正手力量相對不足與中台正手銜接能力相對較差或許是林昀儒僅存的微小缺陷,但他與王者的距離,大概只剩經驗的累積了。 在本文即將邁入尾聲的同時,我想引用林昀儒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 很多人說我是天才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 我唯一休息的日子 是上場比賽的那一天 站在世界的舞台 你沒辦法把保證每一球都過網 就像人生充滿了風險一樣 但我相信只要不斷苦練 運氣 也會站在你這邊 」 “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真實力量的溫和蘊藉」,是 1937 年五星上將 Douglas MacArthur 在為子祈禱文中所留下的名句;而這句箴言,在八十四年後的今天、在桌球好手林昀儒身上,完成了一次最完美的實踐。 勝負是結果,感動是過程;感謝林昀儒所帶給我們的那份慷慨激昂與感動! ~ 全文完 (989字) ~ 短文系列,試圖以千字以內之文章紀錄筆者的觀點與想法。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再會! 短文系列前一篇: 〈 奧運金牌,郭婞淳! 〉

「暫停」!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你相信教練的策略嗎?

$
0
0
甫結束的東京奧運桌球賽男單銅牌戰,林昀儒在進入第六局延長賽領先的關鍵時刻,教練蔣澎龍突然喊出暫停並於場邊進行指導。比賽結果惜敗之後,就開始有人質疑教練喊暫停的時機點不對,當時林昀儒手氣正旺,為何教練要打斷他發燙的手氣,導致後續輸掉比賽。針對這問題,我們從是否接受教練指導、是否按照指導執行和最終勝敗結果一併作探討,希望能提供大家對這個問題做更深入的思維模式。 從成功合作的角度來說,教練不論在何時提出暫停給予策略,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就是幫助選手和團隊贏得比賽。教練提出暫停的時機點,需要考量以下狀況: 一、選手過去表現的狀態。例如選手容易在最後關鍵時刻不專注或失去信心,教練因了解選手的性格,喊暫停能降低危機,提供更強的信心策略來穩定或提升選手的表現。 二、選手當時的表現。例如教練憑藉豐富的經驗,最清楚選手此時最需要什麼策略,引導選手明確的成功戰術。 三、教練掌握情勢。教練猜到對手下一步策略,提早防堵並設局搶分。 因此,我們不該質疑教練提供策略的時機,因為選手與教練背後的合作關係及默契是非常細膩的,並無法用結果成敗就簡簡單單下一個定論。但肯定的是:成功獲勝是彼此追求的共同目標。 從教練提出策略與選手執行策略的角度來說,教練於桌球比賽能提供技戰術指導的時機,是在局數間的休息一分鐘或關鍵時刻教練喊暫停一分鐘,這時可能出現四種情況: 一、選手不聽教練指導、做自己的策略,結果成功。 二、選手不聽教練指導、做自己的策略,結果失敗。 三、選手聽教練指導、做教練的策略,結果成功。 四、選手聽教練指導、做教練的策略,結果失敗。 在這四種情況下,最沒有問題的最佳狀況就是第三種:選手聽教練的指導又能將策略成功奏效拿下這一分、這一局或這一場比賽;最糟的狀況就是第二種:不聽教練的指導,採用自己的策略輸掉這一分、這一局或這一場比賽。這二種從團隊合作的角度來說,發展趨勢無庸置疑就是「聽教練的準沒錯」。 但有趣的問題就在第一種及第四種情況,值得我們來做深入探討:第一種是選手為什麼不聽教練的指導?有三種可能: 一. 有時一個團隊有很多教練。教練席上的那位教練並不是選手認為最熟悉自己的教練,提供的不是自己擅長的戰術;雖然策略不錯,但選手做不來或沒把握,所以最後就沒有執行。 二. 教練給的指導跟自己的判斷不一樣。尤其越有參賽經驗的選手越有自己的主見,因此最後會選擇不採納教練的建議、打自己的球。 三. 教練預測對手的來球與實際情況不同。例如教練給的指示是當對手下一板打反手位的回應,但實際上對手是打正手位,那麼選手就只能以自己的經驗去做回擊。 至於教練對選手不執行自己的策略通常採取什麼態度?有些教練會尊重選手的選擇,畢竟這是合作關係,誰的意見不是那麼重要,能贏才是最重要的事。另外,有些教練則完全不容許,尤其是針對年輕選手,教練會認為選手還在學習階段,太自作主張、自以為是,怕因此限制自己未來的發展,所以即使贏了還是會臭罵他們一頓;若結果是輸了當然更慘,因為輸了這場比賽是教練與選手共同負責,因此教練不希望選手太我行我素,草率輸了原本有機會贏的比賽。 第四種是最容易被誤解及產生爭議的情形:選手聽教練的指導,卻因執行不佳,輸掉這一分。那麼這時只有教練和選手自己最清楚這個策略的可行性與成功性,但就觀看的人來說,輸就是個事實,臆測問題到底是出在教練或選手,這種事後諸葛的說法也往往更容易扭曲事實。然而要先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不論輸贏,都是教練和選手一起承擔和享受這結果。因此沒有必要去怪罪任何一方,這只會讓合作關係不愉快。 所以,當教練平時提供指導時,建議選手要採用教練的方案,為什麼?這裡的答案不是為了贏球,而是為了選手的「未來性」在鋪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情境唯一性」,也就是只有在這個比分、這個情境、這個壓力下去使用這個策略才能印證這個策略可不可行。倘若選手採用自己的策略,能理解的就是選手自己原來的解決方式,長期下來對球的理解程度進展有限。反之,倘若教練提供不同於自己的選項,當執行成功時,就能在相似情況下建立起隨機應變的硬底子,在相似情況下有多種解題的方法,選手採用教練的策略進而累積對回球的理解程度,那麼對選手的「未來性」發展將有無限可能。 最後,鄉民認為教練打斷小林正順的手氣,這是從情勢的角度來談,但我希望各位從實力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當擁有堅強實力的教練群做判斷時,是應該更相信教練的決策能幫助選手佔上風,而不是單憑運勢和手氣佔上風。希望藉由這一篇文章的說明,相信大家對蔣教練的用心及小林同學的意外失誤,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2021東京奧運後日談:獵殺伊藤美誠

$
0
0
日本作為2021奧運會的地主國,對於相當多的項目都做足準備,桌球也是重點項目。 最近二十多年來,桌球的尺寸改過兩次,從38mm的賽璐珞球放大到40mm,然後又以「提升器材安全性」為理由,認為賽璐珞是可燃材質,硬是改為40mm+ 的塑膠球,速度更慢、旋轉變弱,但幾乎改變不了中國人獨霸天下的局面。這對於在1950及1960年代曾是桌球大國的日本來說,怎樣打破中國隊霸權成了重中之重的難題。福原愛終其生涯都過不了中國關,於是日本人把希望放在新生代,尤其是女子選手,尤其是伊藤美誠! 伊藤美誠首度引起大家注意,是在2018年的世界桌總瑞典公開賽,17歳的小女生,彷彿港漫那句名言「十七歳不成霸刀,終身無望」,刀光驚鴻一現,一路奪冠。第一輪她打敗了直拍橫打的中國人張薔,第二輪勝了原籍中國、轉籍新加坡、新加坡破天荒奪得2010年桌球世錦團體賽女子團體冠軍的主將馮天薇,八強賽在七局激戰後勝了中國的世界冠軍劉詩雯,四強賽則用了六局打掉中國另一位世界冠軍和里約奧運女單金牌丁寧,決賽又以直落四打敗了中國桌球女隊原來內定的接班人一姐朱雨玲,震驚天下。在女子桌球,中國隊就是武俠小說裡的少林武當,成名耆宿和中生代高手全敗在這個十七歳的日本小女孩手上,「國乒」大為震動,不相信這樣的戰果。 伊藤美誠憑什麼?最大的特色,得一「快」字。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然而要說「快」,同胞師姐福原愛也極快,又為什麼福原愛過不了中國關,而伊藤美誠初步江湖,即有此戰果?重點在她的器材與打法。 桌球的器材,有大學問。桌球拍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底板,底板的材料是木頭,大多為夾板;隨著科技進步,夾板中間也嵌入各種複合材料,按照世界桌總(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ITTF)的規範,複合材料的厚度不得超過底板厚度的15%。複合材料以碳纖維層最常見,也有玻璃纖維、Kevlar,後來更發展出柔軟而強韌的芳碳纖維(arylate-carbon)。內含碳纖維層的底板,相較於純木,彈性更高、擊球甜點更大,出球速度更快,對於球員的基本動作與發力方式要求也更高。 另一個部分,覆蓋在底板上的海棉膠皮。按照ITTF的分法,合格膠皮分為平面、抗弧、顆粒、長顆粒,這四種類型膠皮的擊打動作都有差異。平面膠皮,表面可能是黏性或澀性,選手可以主動製造不同方向的旋轉。顆粒(pimple-out),顧名思義,表面並非平滑,而是有一定排列方式、高度、寬度的細小顆粒,它由於接觸面較小,因此製造旋轉的能力略差,但也較不受來球旋轉方向與程度的影響,適合以撞擊為主的快速打法。最後則是業餘球友心目中「邪惡」的長顆粒膠皮,這個以後有機會我再詳細討論。 如果是按照中國人的分類法,顆粒膠皮依其材質,還分為「正膠」與「生膠」,顆粒長度也可以再細分為「短顆粒」與「中顆粒」。生膠的特點是硫化過程更短,膠質彈性更大。中顆粒膠皮的顆粒由於略長,如果打透了板,顆粒變形之後,會影響球的旋轉方式,讓球的飛行軌跡更加飄忽不定。 伊藤美誠使用的底板是日本大廠 Nittaku 的 Acoustic Carbon 碳纖維底板,正手使用的膠皮是 Nittaku Fastarc G-1 平面高性能膠皮,反手使用的膠皮是 Nittaku Moristo SP顆粒膠皮,它的屬性,比較接近生膠中顆粒。 生膠中顆粒快攻,在桌球還是38mm小球的年代,曾經是中國人的獨門得意技。以男子球員而言,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1987世錦賽團體冠軍、1988漢城奧運雙打金牌的陳龍燦。生膠中/短顆粒近檯快攻,面對對手擊過來的抽球(略帶一些上旋),生膠短顆粒回擊時會抵消來球的上旋,變成不轉、或甚至帶一點點下旋。在這個膠皮的特性上,中國人發展出了直拍生膠顆粒反手推下旋的技術,透過拍型與施力的調整,可以將對面攻來的上旋抽球「推擠」成下旋球,速度快而沉;對手如果懂得行情,就不敢起大板搶攻,往往必須再拉一板摩擦較多的弧圈球,速度不會太快、而且有可能落桌反彈偏高,這樣一來就給自己製造了正手位大板連續扣殺的機會。 1987年印度新德里世錦賽是直拍生膠快攻打法的最高峰,男子團體賽決賽中,中國隊以5:0擊敗瑞典隊,陳龍燦一人獨得兩點,擊敗Ulf Carlsson和Jörgen Persson,瑞典人的橫拍弧圈兩面攻在中國人的顆粒快攻面前,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而橫拍正手貼平面膠皮、反手貼生膠,反手出拍是動作小、隱蔽性高的彈擊,輔以正手弧圈快攻結合,中國的女子球員中,採用這種打法的,最有名的首推陳靜。她是漢城奧運女單金牌,投效台灣以後又在1996亞特蘭大奧運奪得銀牌。​ 伊藤美誠在塑膠大球年代,重新詮釋了生膠快攻的威力。塑膠大球旋轉、速度均不如以前的小球,反而更有利於反手生膠顆粒的快攻。伊藤的反手生膠快彈,角度更大、球質更飄忽,迫使對手必須做更大幅度的橫移,正手的扣殺則瞄準對手的手腕內側,打來球上升期。同時伊藤美誠除了桌球以外,也用拳擊訓練自己的腳步橫移及出招的力道,她雖然也是150公分的嬌小個子,但是攻擊的勁道十足,相比之下,前輩福原愛雖然也是出招快捷的柳葉刀法,但是力道遠遜。伊藤的正手進攻就像拳擊手的近身勾拳,2018年在瑞典,打得中國隊一干高手節節後退、招架乏力。可以說,伊藤美誠就是「橫拍平面+生膠快攻」的男子化打法版本。 然而,「國乒」是絕不允許自己的霸權受到威脅的,伊藤美誠在瑞典一役後,很快就成為「國乒」要追殺的頭號對象。對於不是來自中國的乒乓球專業運動員而言,能被視為「國乒」的心腹大患,本身就已是運動生涯的高度肯定。 「國乒」在東京奧運,終於找到了克制伊藤美誠的關鍵。關鍵在於1989年,西德多特蒙(Dortmund)的世錦賽男子團體賽決賽,中國再度遭遇瑞典,這一仗,可以說是改變了桌球運動與「國乒」的一場對決,它的重要性,就像1979年NCAA男籃決賽大鳥對魔術,之於籃球運動一樣。 話說,瑞典隊在1987年世錦賽失利之後,對中國隊的直拍近檯快攻做了深入研究。他們研究的結論是:第一,即使是弧圈雙面拉攻、偏向中後檯的打法,在近檯必須跟得上中國人連續進攻的速度,最好是有能力對攻;第二,中/短顆粒膠皮,本身無法製造旋轉,用連續的弧圈球進攻中國人的直拍反手側,中國人必須加強控制才有辦法讓回球不至於出界,這時候再變線打正手,往往能夠收到很大效果。 結果瑞典隊在1989年世錦賽復仇成功,團體賽第一點由瑞典大師兄 Mikael Appelgren 出戰江嘉良,Appelgren 在近檯與江嘉良比擺速、比相持毫不落下風,Appelgren不斷以加轉弧圈進攻直板正膠的反手位策略果然奏效,江嘉良一開始極不適應,反手側要不了兩三個回合就下網。如果江嘉良用加大推擋的下壓角度並且推來球的上升前期,則 Appelgren 就利用直板正反手轉換不及的弱點,突然變線攻江嘉良正手側。即使戰況不利,被逼到中遠臺時,Appelgren 的反手也不是消極地放高,而是反拉高彈弧圈,靠旋轉及前衝量來限制江嘉良的發揮。 第二點由華德納(Jan-Ove Waldner)出戰橫拍但兩面都是顆粒膠皮的滕義。華德納的正手攻是現代桌球的典範,他的擊打/摩擦結合比例有多種變化,又往往可以打出球質速度俱佳的強力前衝弧圈,華德納一開始就瞄準滕義的正手,由於滕義的正手是正膠,面對華德納的強力前衝弧圈無法對拉,只能被動地擋球。華德納靠著正手的前衝弧圈、優秀的發球後搶攻,加上線路的變化,拿下第二點。 第三點,Jörgen Persson 再對陳龍燦,面對陳龍燦的直拍生膠反手推下旋,用連續前衝弧圈攻擊陳龍燦的反手側,等回球冒高以後再變線打正手。佩爾森的變線打得極準,瞄準陳龍燦的正手位內側,擠住陳龍燦的起板,讓他無法閃身正手或改用反手。再加上佩爾森也摸清了陳龍燦的發球變化,直接回擊得分,佩爾森順利拿下第三點。團體賽三場打下來,瑞典隊適應了中國隊的攻速以後,中國的短顆粒(正膠、生膠)近檯快攻在技術上的弱點,在打完前三點以後已然被看得一清二楚,就是無法有效回應強力前衝弧圈,也無法退檯防守,第四、第五點也是潰敗。 瑞典隊復仇成功,血洗了中國隊,「國乒」內部發生了劇烈變化。仍在當打之年的江嘉良和陳龍燦都被迫提前退役,「國乒」的最高層直接放話,國家隊以後不收直拍正膠/生膠快攻的球員了,小球員全部改練橫拍平面膠皮兩面攻。中國人曾經獨霸天下的顆粒近檯快攻打法,經此一役,消失於桌球的最高等級實戰中。前輩高手被屠殺殆盡,幾乎滅門,直拍顆粒快攻只剩了一個孤兒,就是在里約奧運,被台灣一日球迷譏為「不懂球的胖子官員」劉國樑。 伊藤美誠的強勢崛起,「國乒」女隊也出現大地震。對戰紀錄不行的朱雨玲,直接被放棄,老將丁寧也失去了在奧運會衛冕的機會,另一個老將劉詩雯雖然能參加東京奧運,但受名額限制,也無法參加單打賽。「國乒」女隊,除了劉詩雯以外,其他人都是新面孔,27歳的陳夢以外,就是21歳、對伊藤美誠戰績最好的孫穎莎,以及在團體賽中以替補身份登場的王曼昱。 當然,要擊敗伊藤美誠並不容易。桌球的「快」和「以快制轉」的總訣就是中國人發明的,生膠顆粒快攻也是中國人的老招,伊藤美誠打到這樣已經極其厲害。更何況,以實戰而論,伊藤的反手變化很多。如果被逼到後檯,伊藤的反手可以用削的方式過渡,生膠短顆粒可以削出很沉的下旋球,對手不能任意起板搶攻。在檯內的小球處理上,伊藤還有拱、擠、撇的變化,再加上她獨特的發球姿勢,她的節奏其實非常多變。 然而,孫穎莎在女單四強、以及團體賽決賽,都徹底執行了「集中攻擊伊藤的反手側」的戰術。Moristo SP以生膠顆粒膠皮來講,屬於比較難對抗強力弧圈的種類,孫穎莎的集中攻擊反手側,使得伊藤很容易在回球時出檯,就算伊藤靠著調整板型角度,加強下壓、打上升期,她轉換到正手側所需的時間不得不變長,然而孫穎莎要變換線路打正手,只需要那零點零幾秒的落差。結果,伊藤美誠在女單四強被直落四擊敗,在團體戰第二點又被孫穎莎抓到以1:3落敗,仍然過不了中國關。 本屆奧運,伊藤美誠跟同鄉大哥哥水谷隼搭配拿了混雙金牌,開門就見喜,單打又拿到銅牌,是第一位拿到奧運桌球單打項目獎牌的日本人,加上團體賽銀牌,但是喜怒形於色的伊藤完全開心不起來,中國人的高牆牢不可破。尤其是她橫拍反手生膠顆粒的打法,變化比福原愛多,仍不免被孫穎莎完全破解,日本的女子桌球,以後還會再有這種器材配置的頂尖高手嗎?很難說了。

2020東京帕運: 桌球才女田曉雯專訪

$
0
0
田曉雯是代表台灣出戰2020東京帕運的女子桌球好手,除了個人賽以外他也有參與團體賽的項目,雖然田曉雯排名高居世界前五,但謙虛的他仍然不斷精進自己的球技,長久以來的努力和訓練總算讓他站上夢想的舞台,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賽前專訪吧! 恭喜曉雯這一次取得帕運資格,請問你獲得參賽通知當下的心情如何呢? 『當時我知道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感動到流下眼淚,我馬上拿起我的手機打給教練說,我終於入選了,休學的這段期間沒有白費了,沒有辜負這段期間所有辛苦陪我訓練的選手跟教練的期待。』 曉雯不斷精進自己的球技,也讓自己登上世界前五名,這有沒有讓你對自己在即將出戰的帕運更有信心? 『世界排名並不會讓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好,反而每個盃賽給我帶來的經驗相對來說重要,有些比賽會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有的比賽讓我的心態成長,而這些比賽累積的經驗讓我比較有信心去準備比賽。』 刻苦訓練反手拍的曉雯 你的偶像伊藤在奧運中表現相當出色,包辦了金、銀、銅牌,看到偶像的好表現對你有沒有什麼啟發? 『因為她從小就設定了目標而非常努力達到,他的好表現讓我們知道,我們必須更加努力。』 準備接球的曉雯 這次的帕運很難得可以將你在場上的表現透過電視轉播讓全國觀眾欣賞,這對你來說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身障運動員跟一般運動員一樣都很辛苦,身障運動員甚至要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去完成一些技術的表現有多困難,透過電視轉播,讓大家能更清楚了解身障運動員有多麼特別。』 最後想請問曉雯在賽前有沒有想和隊友或球迷朋友說什麼話? 『我想要感謝殘總跟體育署,在鑽石計畫的支持下讓我們參加很多比賽,在訓練上也加入體能訓練師跟防護員,讓我們的成績越來越好。我要跟我的隊友說,很感謝妳一直努力,讓我們可以一起參加帕運,也因為有妳的出現,讓我不再孤軍奮戰,可以一起奮戰跟互相依靠的感覺很開心,再累都不辛苦;感謝球迷跟所有陪伴我的朋友們,我會很珍惜每一場比賽,盡我最大的努力不留遺憾。』 曉雯與教練、隊友以及訓練團隊的大合照

當桌球教父莊智淵說:「輸跟贏獲得的是一樣的」。你是否會對這一句話感到困惑?

$
0
0
當桌球教父莊智淵說:「輸跟贏獲得的是一樣的」。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人不認同,因為輸跟贏真的差很多,尤其是待遇。例如在台灣獲得奧運金牌的選手,可以得到獎金新臺幣2000萬;今年羽手國手李洋、王齊麟和戴姿穎載譽歸國,我國政府出動4架幻象2000迎接,顯而易見「衣錦還鄉」與「鎩羽而歸」的感受還會一樣嗎? 在這裏我想跟各位分享我所看到一樣的地方在哪?不一樣的地方又在哪?讓大家對這一名句有更深入的見解。這二者的差異,我會從「外在明顯的特徵」和「內在不明顯的意涵」去論述,透過這二個層面去解釋,從而去理解「輸贏一樣」的道理。 一、外在明顯的特徵:外表實質回饋上,是真的不一樣。不論是獎金或待遇,以及後續可能的形象、代言、贊助、機會等,都會因為輸贏的結果而在這些面向上產生很大的不同。因此,這部分是無庸置疑完全不同。另外,贏家比起輸家應該是做出更充足的準備,因此,贏家在訓練中投入更多努力或是比賽應對中展現出更佳的調適能力,這些都充分顯示出:贏家的準備價值大於輸家。 二、內在不明顯的意涵:這部分可再細分成輸贏的「價值」、「心態」和「機會」來說明。 1. 價值:不論你屬於哪個層級,贏一分就有對這贏一分的理解價值;輸一分也有對這輸一分的理解價值,但這理解價值無法比較。就國小選手而言,輸贏這一分對他們的重要性完全不亞於國手。只要是比賽,每一分的價值都一樣重要。能在自己層級技術裡有所領悟,就是最有價值的禮物,因為輸贏都能為下一階段的理解做出更好的技術詮釋。 2. 心態:對輸贏這一分來說,如果是積極的心態,面對比賽就是抱持挑戰,贏這一分是自我肯定訓練成效,輸這一分是虛心向別人領教技術,輸贏都是對自己訓練的檢視。透過檢視與反思,不論輸贏,都成為選手通往下一階段最佳的跳板。如果是消極的心態,面對比賽就是抱持受到威脅的心態,會想要逃避和退縮,贏這一分就會視為僥倖和幸運,輸這一分就會視為條件差、能力差,長期而言是無法肯定自己的訓練成效。因此,抱持積極挑戰的心態,輸贏都一樣能帶來更強的學習動力與效果。 3. 機會:贏有專屬贏家的機會,輸也有專屬輸家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多數是贏家的機會,很少看到輸家的機會。但這就是選手更需要學習的地方,正如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輸家的機會是經歷過刻苦銘心失敗的痛,更深刻了解奮鬥的價值,更知道成功需要哪些努力和堅持,而這些感受也將因體悟從而增加贏的機會。因此,提升競爭力而能與對手匹敵,那麼成為贏家的機會都是相等。另外,比賽過程中是你來我往的攻防戰,選手成為贏家的心態是一樣的。雙方不到最後關頭,都不會就此罷手,更不可能對自己的努力妥協,盡全力、決不放棄的心態是一樣的。因此,不論輸贏,盡力奮戰的態度都讓自己的未來許下更多的機會。 誠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莊智淵想傳達給選手或一般大眾的是「內在不明顯的意涵」。贏,能聽到很多掌聲、能鼓舞很多人的士氣、能將更多人凝聚在一起。那麼「輸」就不可以嗎?在東京奧運桌球團體賽中,林昀儒對戰德國奧洽洛夫那一場,我們在電視機前給的掌聲更響,即便結果是「輸」,卻凝聚更多人想看到林昀儒贏的那一刻,想看到台灣站上更高國際舞台的那一刻。之後在團體賽中林昀儒馬上贏回奧洽洛夫,將世界排名再向前推升到世界第五。那場輸反倒使我們成為最大贏家,因為林昀儒讓全世界看到我們臺灣選手是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的。台灣加油!也謝謝桌球教父莊智淵這句金玉良言、別具深刻意涵的一句話。 感謝苗栗大同高中桌球隊葉俊國教練提供照片

帕運桌球選手程銘志、盧碧春晉級搶下8強門票

$
0
0
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桌球單打賽程第二天,我國代表團今(26)日共3名選手出賽,TT5級程銘志、TT4級盧碧春都挺進8強,TT10級田曉雯則打出超乎自己預期的表現,力抗強敵,收下二連勝。 程銘志昨天在TT5級男單資格賽首戰以3:1擊敗比利時選手Bart Brands,但今天面對過去對戰沒輸過的英國選手Jack Hunter-Spivey,意外以0:3(3:11、4:11、3:11)落敗,程銘志認為,此戰自己的進攻完全被對手控制住,「今天他的準備很充足,應該是有針對我下去研究,自己也打得太著急,太沒有耐性。」而Jack Hunter-Spivey隨後擊敗Bart Brands搶下分組第一,程銘志戰績1勝1敗以分組第二闖進8強,下一戰就將強碰目前帕拉桌球TT5級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大陸選手曹寧寧。 盧碧春在上屆里約帕運首度參賽但沒能開胡,5年後再獲帕運門票前進東京,儘管昨天女單資格賽首戰不敵上屆奪金的賽爾維亞選手,重整旗鼓後,今天面對英國選手Susan Bailey找回自信,以3:1(11:9、6:11、11:6、11:9)奪勝,生涯帕運首勝到手,同時搶下晉級門票。 盧碧春透露,前一次與Susan Bailey對戰,打到第五局才敗下陣來,「這次總算把她贏下來了,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有進步一點。」針對對手的小球戰術,已有所準備,「之前稍微再練了一下,有發揮一點效果。」 今年爭取東京帕運參賽門票的過程,因疫情顯得更加不易,盧碧春坦言,6月赴斯洛維尼亞打資格賽沒能直接取得參賽資格,返台長達21天的防疫隔離,沒機會碰球拍,幸而堅持下去,才有今天這一勝,且今天擊敗的對手正好就是在資格賽帶走門票的選手,盧碧春說:「感覺就像老天的安排。」 田曉雯今天壓軸出賽,對手為從中國大陸轉籍至澳洲的楊倩,在田曉雯和教練心中都是「神等級」的對手,田曉雯透露,賽前沒想過贏球,「心裡只想說,不要被打爆就好。」,抱持放輕鬆的想法下場跟她拚,最終以3:0(11:9、13:11、12:10)勝出,帕運二連勝。 打下出乎預期的一場勝利,田曉雯和教練蔡貴蘭都難掩激動,田曉雯賽後透露:「我剛剛比完賽直接抱著教練哭,因為沒有贏過楊倩,也沒預想說可以贏,就想說放輕鬆,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實力就好,今天每一顆都很專注在打,很享受比賽。」 田曉雯前一次出國參賽已是2020年帕拉桌球西班牙公開賽,在東京帕運之前超過一年沒有國際賽實戰,無法評估自身實力,田曉雯坦言賽前很怕,蔡貴蘭表示:「其實這陣子我們自己有進步,但因為很久沒出國比賽,不知道進步到哪裡,就是一直練一直練一直練,實力默默提升了也不知道。」 如今在帕運驗收訓練成果,表現超乎預期,田曉雯笑說:「覺得這麼辛苦是值得的,也因為過程中有很多人給我們幫助,甚至有小粉絲寫卡片加油,感覺沒有對不起他們。」原本預期明天碰上過去對戰8勝1敗的中國大陸選手趙小靜才是晉級關鍵戰,但田曉雯今天以直落三勝出後,可望搶下6強門票,也讓自己的信心提升不少,但她仍把重心先放在眼前的比賽,「想拚分組第一,一步一步來,不要太著急。」 明(27)日我國代表團中游泳的陳亮達、柔道的李凱琳、田徑的楊川輝三位選手將正式登場,林姿妤、田曉雯也將繼續爭取晉級,盧碧春、程銘志則展開八強賽,讓我們大家一起為帕運選手們加油。 您支持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以下社團與粉專千萬別錯過! 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粉絲專頁

罵得愈大聲代表教得愈認真?「打罵教育」真的能讓孩子更進步嗎?

$
0
0
當教練在比賽進行時,大罵選手:「你是智障、白痴嗎?接發球都接不好,還要打什麼?」你聽到時會難過或生氣嗎?還是覺得稀鬆平常,這就是走體育路的必經過程。 當你在氣頭上時,就會很想講風涼話回教練:「你那麼會接球,那你世界排名第幾?阿不是很會嗎?」但吵架很難解決問題,更容易模糊問題焦點。言歸正傳,這問題的思維核心應該在怎麼提升選手接發球的能力?之後便是教學方法的執行問題。試問:罵選手的方式能不能提升接發球能力?如果行,效果有多好?如果不行,那有沒有更適合的方式?另外,這問題是技術表現不佳的問題,不是態度不佳的問題。選手技術不佳會跟教練教學能力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罵選手技術不佳也等同罵自己不會教學。即使當中選手多了態度不佳,都能透過引導孩子導正心態,讓他們感受到教練更在乎他們學會接發球處理技巧,給他們展現技術的舞台。最終吸引孩子的不會是打罵教育,而是未來更成功的自己。最後,這問題若歸究於是體育圈的常態、認為打罵很正常,那就是停留在過去的時代。過去式不見得不好,但若有更好的方式,為何不用?教練應該很清楚帶隊要帶心,請問在選手輸球最難過的時候,教練是選擇繼續支持他們,還是當下不斷言語攻擊、唾棄他們?而此時的選手會認為教練是愛他們才罵他們嗎?還是認為在最需要教練支持的時候卻換來冷血的責罵?試問這種「潑冷水」的教育方式能帶心、讓團隊的向心力變得更強嗎?而最終又有多少家長會支持打罵教育是最適合自己的孩子? 針對這樣的事件,影響有三個層面:教練、選手、家長。先從教練生氣談起,教練之所以生氣,最可能的理由是選手「表現不佳」,低於教練訓練評估的「預期和標準」,所引發的負面責罵行為。我們先能同理教練期待孩子快速學會技巧、展現成效的著急心態,但教練也要同理處在不同學習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態,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將人類出生到青少年期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劃分標準是依照個體認知結構整體形式的特徵,換言之,每個時期都有其不同的認知發展能力。很多誤判是來自於教練用自己的能力來看孩子的學習,而不是能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認知和身體能力來看待孩子的學習。例如:有些孩子在三年級能打出某些球就很厲害,而不是用甲組選手的眼光來看這些技術又沒什麼。國小選手是處在模仿學習階段,教練的言行舉止就是最佳的學習典範。這時期教練不僅教技術、也教「心態」、更教「做人」。每個要素對形塑球隊形象和價值都非常重要。倘若教練自身情緒管理不當,賽後表現不佳會大罵選手,卻在場上要求選手要冷靜……可想而知,效果肯定不好。因為選手在場上擔心的是一旦輸掉比賽的嚴重後果(被教練大罵),怎麼可能冷靜。況且教練很可能也沒有引導選手,萬一表現不出來的時候用什麼方式冷靜,又或者萬一做了還是表現不佳該怎麼辦?教練自己還能冷靜嗎?最糟糕的是選手也不自覺對表現不佳的選手做出嘲笑和謾罵的行為,是豬隊友害他們一起被罵,形成團隊自相殘殺的局面。試問選手最後模仿到什麼?這樣的情緒管理方式是家長希望選手學習模仿的好典範嗎?教練要求選手是必須的,但有方法的引導才是達成要求的關鍵。不是用力罵就代表認真教,用力罵只能說這位教練還沒找到更好的方法,還有努力的空間。 針對這樣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 教練需要考慮長期訓練帶來的正向結果:有些教練在選手還沒有培養出興趣時,就開始從事專業化的軍事教育。過程中的打罵就時有所聞,但不知教練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二位選手,一位就是欠罵,另一位就是欠鼓勵,教練每天帶著這二種情緒來教導孩子,請問一年後、三年後、十年後,哪一位選手會較出色?長期下來哪一種方式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會較有幫助?而自己也能在團隊做出更佳的情緒管理示範。 2. 教練需要與時俱進的教學能力:打罵或許在過去是很流行的教學方式,很多教練是從這樣的體系成長,當時也在這種體制當中獲得好成績。然而現在更強調「健全的身心發展」,逐漸取消打罵方式的同時,教練是否也意識到需要找到更好的教學方式來帶領團隊,這才是教練需要轉型的地方。不然,領導力就很難出現在這樣的隊伍,因為領導力強調溝通和帶心,也間接點出在這裡溝通可能是種奢侈品。 3. 團隊需要變革的成功經驗:成功經驗很難複製,過去和現在有很多條件不同,需求也不同。例如過去沒有運科,強調苦練配合打罵教育;現在有運科,則強調利用檢測、3C輔助產品、運動心理諮詢師、營養師、防護員的協助等,這就是科學化的轉型,從苦練的成功經驗轉型成利用運科的成功經驗。當團隊越早投入運科,選手就越早接觸運科。當問題出現時,就越懂得利用運科幫助自己越過瓶頸。土法練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是該變革成科學化的訓練,找到符合現代成功模式的時候。 4. 團隊需要強烈的團隊意識:成績到底誰要負責?只有教練?還是選手?或是一起共同承擔責任?如果是單方面的,那就是缺乏「團隊意識」。團隊意識意味著團隊所有人致力於共同目標,並透過相互合作的方式,為團隊的最大利益負責。因此,有些教練觀念上的盲點就是以為罵選手差,就能將過錯全部推卸給選手,輸跟自己的教學能力無關。殊不知選手表現不好,便隱含教學品質不佳的問題,當然更可以回推到教學能力的問題。因此,是誰當著眾人的面丟誰的臉?就一個團隊來說,丟的都是同一張臉:團隊的臉。有些教練以為罵給別人看便是自己有認真在教,其實罵得越大聲,只是說明自己教學越沒方法,越不會教而已,尤其在更懂的人本教育的家長眼裡更是如此。 5. 選手需要強硬的支持翅膀:比賽不論結果與否,選手都需要教練強硬的翅膀撐腰,都希望感受到教練的信任與支持。選手上場努力展現教練的教學品質,這股氣勢有多猛烈、多震撼人心、能持續多久都需要教練和選手一起為目標而激情起來,而不該是因為輸了就語帶威脅選手、秋後算帳。一句鼓勵的話,信任選手會更好,都足夠讓選手產生滿滿的動力,為下一次的比賽做出最大的努力和挑戰。 6. 選手需要心態健康的學習典範:學習階段,選手會觀察和模仿教練應對各種情境的思維和手段,因此教練扮演學習典範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做到言行一致。例如有些教練強調「做人」的重要性,就會在生活教養上多要求,教練也會以身作則做給選手看,讓選手感受到教練是認真看待生活教養這件事,因為教練的成功便是生活教養最好的榜樣。可惜的是,很多教練是說一套做一套,出事就全推給選手自行去承擔,而不是一起跟選手扛責任,這樣當然很難留住選手的心。 負面自證預言告訴我們,當你預期選手會表現差,就能在他表現差時找出100個理由,因為你心中早知道選手會這樣,罵他們是應該的。但諷刺的是,教練有沒有想過,因為看到選手太多缺點,可能成不了氣候,早就不太想教他們了,不想承認他們是自己教出來的,不想成為不會教的教練。當然選手學不到什麼技術,也看不到任何進展,結果才又輸掉比賽。但有多少教練意識到其實自己早在「無形中」規劃這場預謀的失敗? 請身為過來人的教育者們捫心自問,倘若你曾在這種「打罵教育」下成長,你是真的喜歡這種教育方式嗎?我相信在我們最脆弱的情況之下,一定是想要可靠的肩膀以及信任自己的言語。既然我們都不喜歡被打被罵,那就拋下從前那種落伍的教育方法,當孩子們的靠山,孩子會與我們更親近,更勇於面對所有挫折與難題,這才是能夠影響深遠的全人教育。

本屆帕運首面獎牌 田曉雯桌球女單奪下銅牌

$
0
0
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我國代表團第一面獎牌出爐!21歲女將田曉雯在桌球TT10級女子單打拉出4連勝佳績,今(28)日雖4強戰不敵巴西選手Bruna Costa Alexandre無緣爭金,最終以並列銅牌作收。 這面銅牌為本屆帕運我國代表團進帳的第1面獎牌,也是臺灣桌球在帕運賽場上第11面獎牌。教育部體育署林哲宏副署長親自到選手村頒發總統賀電,以及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教育組黃冠超組長也到場頒發代表處賀電,鼓勵選手再接再厲,在國際舞台上綻放辛勤訓練的成果。 田曉雯生涯首度參與帕運,原先把重心放在與林姿妤搭檔的桌球團體賽,然而先進行的單打賽事意外打出亮眼表現,資格賽3戰全勝,包括擊敗從中國大陸轉籍至澳洲的楊倩,以及中國大陸選手趙小靜,以分組第一之姿闖入6強。 先達成賽前設定的晉級目標後,田曉雯坦言,力拚4強門票之前,自己既擔心又緊張,昨晚完全沒睡好,「因為生死在一瞬間而已,我又很想拚進去,6進4我真的很想要很想要,大腦思緒會比較亂一點。」 田曉雯今天上午順利以3:1擊敗土耳其選手Merve Cansu Demir挺進4強,確保有獎牌進帳,然而稍作休息再戰巴西選手Bruna Costa Alexandre,雙方先各拿一局,第三局戰到deuce後,田曉雯最後一記殺球沒掌握好,被對手取得局數2:1的聽牌,第四局則是接發球出狀況,最終讓出比賽勝利。 對於此戰的整體狀況,田曉雯指出:「表現還可以,接發球上自己失誤得比較多,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回去再改進。」而田曉雯接下來將與林姿妤搭檔續拚TT9-10級女子團體賽。 首度站上帕運舞台就奪下銅牌,更是本屆中華代表團的首面獎牌,田曉雯說:「很開心啊,第一次有這樣的成績已經超乎我預期,原本是比較把重心放在團體賽,個人賽就是順其自然,但第一次就拿了一個還不錯的成績,面對接下來的比賽也比較有信心一點。」 田曉雯出生時因醫療疏失導致右手神經萎縮,無法翻正及舉高,從小二開始接觸桌球,也因身體不協調無法順利擊球,如今能在帕運奪牌,回首這一路,田曉雯表示:「一開始沒有很被看好,大家會覺得我這樣怎麼打球。」 之後在桌球路上也走得跌跌撞撞,田曉雯甚至在大一時休學,希望能找到能兼顧學業和訓練的環境,當時有如漂流木般的日子,讓她陷入低潮,經過沈澱自己後,更加投入訓練,成績也更有起色。 本次備戰東京帕運,在教育部體育署及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的資源和協助下,無論是體能訓練、器材等,都讓田曉雯形容是「前所未有的好」,另外還有來自各地的粉絲送來祝福和小卡片,她都感念在心,「很感謝大家那麼支持我們,也讓更多人知道身障運動,希望能藉此推廣身障運動,讓更多人加入我們。」 您支持身心障礙者參與運動?以下社團與粉專千萬別錯過! 愛運動動無礙:身心障礙運動資源分享區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粉絲專頁

當你不是金牌,「金牌」只是淡定地回應你:你的盡力還不夠盡力

$
0
0
桌球教父莊智淵說:不談盡力而為。這很有哲理的一句話,你聽懂了嗎? 不論是練習或比賽,也不論結果是贏或是輸,很多時候都能聽到「盡力」這一句話,在場上扮演著積極或消極二種不一樣的角色。積極的是你因為盡力獲得值得擁有的成績或獎項,得到應有的肯定與嘉勉;消極的是失敗時盡力帶來的安慰,與大家對你的認同和給予態度上的鼓勵。因此不論成功或失敗,盡力似乎是最好的貼身保鑣,都在為自己的努力贏得一絲絲該有的驕傲與尊嚴。 教練因為很了解每位選手的個性,所以選手有沒有盡力,盡力到什麼程度,教練是一清二楚。因此當練習時教練問你:你覺得你有盡力嗎?會這樣問,通常就是教練還有一點點不滿意,還沒達到教練的標準 (這標準值可能是從教練看過不下上千位選手的態度所得到的平均值)。認為你還可以再更好,為什麼沒有盡全力去做好?課表是要給你盡全力做好才有效,而不是盡力就好就有效。所以當選手場上表現不好時,有多少選手敢捫心自問的對教練說:教練你開的課表我都有100%盡力去做好。成績很可能不是教練課表的問題,而是選手態度上的問題,是對盡力的瞭解還不夠深刻所導致表現上的落差。 盡力程度上的差異,也是決定頂尖與非頂尖選手的差別。在訓練後,你是累了還是累趴了?你是累到不能說話,還是還能跟隊友嘻嘻哈哈?你是累到心臟不夠用,還是其實也還好?然而,在訓練中累得氣喘吁吁,攤倒在地最多次的那個人就是最有機會站上台拿走金牌的選手。在頂尖對決中,盡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拿盡力出來比較等於沒什麼好比的,這只是運動員最基本需要的做事態度,然而能不能再更好,還能不能再多做一組,能不能再為自己的金牌多撐一下,這才是對盡力最大的考驗。這點出致勝關鍵態度:金牌不只盡全力,還要能開外掛達到頂峰,確保成功的結果,這才是成為頂尖選手最不能說的秘密。 因此,當莊智淵說:不談盡力而為。隱含一些人生的哲理,如果你只想盡力就好,那還不夠,因為沒有結果的盡力只是說明你還不夠盡力、還可以更好,而這也展現出他對追求卓越謙虛的態度表現。

你缺乏優異的心理素質嗎?不!你缺乏的只是如何培養的方法

$
0
0
在一場激烈競賽後,常聽到人家說「他/她就是贏在心理素質好」、「他/她的心理素質特別好,總能化險為夷」。有些人確實天生心理素質就很好,但不好也不要氣餒,因為「心理素質」是可以靠方法培養出來的能力。 心理素質要好,最重要的是要能肯定自己的表現和結果。不論結果好壞,都還是會喜歡自己、愛自己,這樣才能保有熱情繼續堅持在喜歡的事情上。從這一面向來看,我將心理素質簡單分成三個層級,分述如下: 層級一:容易受到不好結果的影響。結果好就很開心,結果不好就很傷心。顯示選手太在意結果,就可能在賽前或賽中便開始擔心會不會出現不好的結果,害怕能力受到別人質疑、也擔心被嘲笑,其實這樣的擔心並沒有發展性可言。滿腦子充斥的多半是負面的想法與被批評的想法,情緒不穩定、大好大壞、容易抱怨,結果也就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 層級二:選手在不好結果中仍能看到過程中展現不錯的地方。當選手在不好結果中不受影響,還能正向的從過程表現中看到自己的好,不會否定自己的努力,而是去尋找可以先肯定自己的地方,先找好自信的立足點,再來檢討未來需要改善的地方。選手能化險為夷,就是能專注在當下,能放下不好結果的情緒,轉為正向肯定自我的情緒,比賽過程中也可以不受結果的影響,較能穩定發揮水準。 層級三:選手即使出現不好的過程與結果,仍能找出值得肯定的心態面向。當選手表現不如預期,能從心態上的改善看到自己的成長。例如:這一次比賽比上一次更專注,較不容易受到失誤和觀眾的干擾;比上一次情緒控制更好,沒有因為連續失誤而失去節奏;比上一次更有自信出場去面對強勁的對手。能在困境中依舊看到自己的好,這種內在的質變才是心理素質更強悍的地方,也是未來決勝點的關鍵所在。 所以根據上述三個級別,設定目標的原則,不單是改善結果,也可以是過程,更可以是心理。這樣選手不僅懂得用不同視角來看待自己的表現,更能看到自己不同面向上的成長,幫助自己建立出更優異的心理素質。

2020東京帕運:桌球銅牌田曉雯賽後專訪

$
0
0
(圖片來源:體育署) 代表台灣出戰帕運的桌球選手田曉雯拿下了非常好的成績,在個人賽奪得銅牌後更是和教練相擁而泣,一路上的辛苦總算走向一個美好的收尾,來聽聽看曉雯賽後的心得吧! 恭喜曉雯這一次取得銅牌,請問你站上頒獎台當下的心情如何呢? 『剛站上頒獎台還沒完全反應過來,覺得非常難以置信,因為自己獲得的成績比預想中的好很多,在一開始看到預賽籤表出來的時候,一度覺得自己可能會在預賽中箭落馬,沒想到最後可以走這麼遠,到現在還是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在台上接受頒獎的時候我相當的感動,這次東京官方有邀請台灣人來擔任頒獎人,也就是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但是林先生原本負責頒獎的級別不是我的級別,東京官方和台灣願意協調讓他擔任我的頒獎人讓我更加的感動,我覺得可以幫台灣拿下一面獎牌非常的高興。』 在確認獲得銅牌之後你和教練相擁而泣,畫面非常的溫馨感人,大家很好奇你和教練平常私底下是不是感情很好? 『我在打最後一場比賽之前就知道對手的實力和經驗都比自己好很多,我的對手幾乎好幾個大賽都是爭奪前兩名的常勝軍,我能夠那麼順利拿下比賽完全覺得就是不可思議。』 『因為訓練的緣故我和教練的相處時間不亞於家人,我們私底下有一個小瓜子家族,因為教練的綽號叫瓜瓜,所以我們都是被教練所疼愛的小瓜瓜們,教練私底下常常就像媽媽一樣照顧大家,也會邀請大家到家裡吃飯,不過說起訓練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教練場上場下分辨得非常清楚,該做的訓練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必要的時刻教練也從不吝嗇親自下場陪練,多年的陪伴與合作下來,我很希望教練永遠都不缺席我的任何一場比賽。』 準備反手擊球的曉雯 (圖片來源:體育署) 帕運結束之後曉雯有什麼打算,準備下一場大比賽或是先休息一陣子? 『最近才剛剛解除隔離,除了自己要好好休息之外,也慢慢要開始準備明年的大賽,在帕運比完之後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除了技術上在反手位的弱勢、心理上也比較容易怯場,所以必需要補強,也希望在明年的亞運可以讓大家看到更好、更成熟的自己。』 想問問曉雯平常都怎麼和隊友互相鼓勵? 『我的雙打搭檔姿妤是2018年才加入的,我本來的情況可以說是和教練相依為命,很大的動力來源都是因為教練不斷的鼓勵,有的時候獨自一人也必須承擔很多事情,後來有了姿妤的加入我多了一個年紀相仿、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場下我們是可以分享生活的朋友,在場上如果輸了一場比賽也會告訴對方明天還有、不要灰心,也因為在同一個級別奮戰,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相同的對手,互相鼓勵和經驗分享就變得十分重要,每一次的經驗分享都是對我們成長很好的養分。』 專注場上的曉雯 (圖片來源:體育署) 最後想請問曉雯有沒有想特別感謝的人? 『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說都說不完,但我還是想提幾個特別的和大家分享,我很感謝中華殘障運動總會一直以來大大小小的幫助,還有體育署也給予許多幫助,我們在七月份順利移駕到國訓中心訓練。我也一直很感謝平時一同訓練的好夥伴,我除了在高雄大學參與校隊訓練,也會到長明乒乓球館加強訓練,那邊有很好的場地和陪練讓我在下課之餘可以加強各方面的實力。』 『還有這次的直播單位愛爾達,據說這是台灣第一次轉播帕運的賽事,謝謝愛爾達讓更多人了解身障運動,為我們提高了許多關注度,一直以來也辛苦地跟著我們跑,一直採訪我們。』 『最後當然要感謝最重要的教練一直以來的陪伴與幫助,除了訓練以外、生活上、心理上的鼓勵都很重要。』

永不放棄的堅持 帕運桌球選手田曉雯

$
0
0
去年風光奪下2020東京帕運桌球銅牌的田曉雯,其實一路走來十分波折,因內向的個性加上自身右手的缺陷,從小朋友並不多,直到媽媽將她送去學校桌球隊後,球隊團體的生活才使得她個性逐漸開朗。 出生在小琉球的她,求學生涯卻大多在高雄與新北度過,小時候下課還要去參加球隊訓練,在多重疲憊和離鄉背井下,不免會萌生想家和放棄的想法,但在教練的支持與鼓勵下,終於撐過這些辛苦的過程。田曉雯也笑說:「幸好當時沒放棄,教練第一次帶到身心障礙的選手都沒放棄了,何況是我呢!」,也是這股信念,讓她在2018年雅加達亞帕運桌球團體賽女雙項目中奪下銀牌後,更進一步磨練自己,在最高殿堂帕運上再創佳績。 國小時期的田曉雯(右) 「其實我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有時候蠻悲觀的,像是比賽都會先去想最差的結果,如此一來就算真的失敗也不會太失望」,與其他運動員不同,大多聽到的可能是充滿自信亦或是鼓勵自己的話語,一方面為了激勵自己,同時也能向對手喊聲,但田曉雯在經歷重重挫折後,有著與同年齡不同的沉穩,她也提到在賽場上選手能力其實都差不多,比賽當下最重要的是穩定度。除此之外,在比賽前都會聽外國歌曲,只要聽不懂就不會想太多,對於放鬆緊繃情緒非常有用。 帕運比賽畫面 而在這次帕運中除了對於自信大大提升,田曉雯也侃侃而談在選手村用餐時見到了印象深刻的一幕:「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項目的選手們齊聚一堂,其中一位外國選手並沒有雙手,只能用腳吃飯,但他卻能像大家一樣邊吃飯邊滑手機,我覺得很厲害也很感動;除此之外還有一位沒有四肢卻十分開朗的選手,總是帶著笑容與他人相處、打招呼」,同時田曉雯也慶幸自己並沒有傷得很嚴重,她認為真的要走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多看看其他人,大多數的身心障礙者都會面臨一段低潮期,直到能接受現在的自己,才能迎接更廣闊的未來。 奪牌之後,田曉雯並沒有因迎面而來的鎂光燈與鏡頭而改變想法,她更認為應該趁自己打出一些知名度後,努力讓社會大眾更認識身心障礙運動員,除了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努力外,從小還常會遭受同儕的歧視與言語間的霸淩,帕運的國光獎金也不比奧運選手,即便如此,身心障礙的選手們還是堅持不懈,只為了證明自己也能做得到,甚至做得更好!在風光的頒獎台下,除了一次一次的練習,還得遵循飲食控制和承受著朋友們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前往球館的落寞感,或許就如同田曉雯的座右銘:「持之以恆,永不放棄」,在她身上,看見的不只是那面得來不易的獎牌,更多的是對於理想的執著與堅持。 不斷的練習才能造就更好的自己 影片來源:愛爾達Youtube 照片來源:田曉雯提供

當成功是一種假象-目標設定高不是壞事,但太高就可能會誤事

$
0
0
當桌球教練說:「這個位置再進10顆,達標後就可以休息/換人。」然後選手就為了這10顆球,拼了命去完成,最後累癱倒地……。關於設定達成「顆數」的課表,身為選手的你是否感到很熟悉?記憶中的你此時此刻是打得上氣不接下氣,還是樂在其中享受過程? 教練設定完成某一個數量的課表,其目的在於確保選手獲得成功的執行經驗。然而單就完成某一數量的技術還是無法看到訓練品質的好壞,但成功率可以。成功率代表這個課表的難易程度,也代表從總量來看訓練品質。因此用成功率來評估訓練效果,比單一數量還要來得好。但使用成功率,還要兼顧以下幾點細節,訓練成效會更加顯著。分述如下: 一、時間競爭力:設計二種訓練課表,選手執行的成功率分別是10%和90%,試問哪一份課表會比較好?就完成10顆球來說,10%的課表就是要打100顆球才能完成這個任務;90%的課表是11顆球就能完成。二種課表就時間成本來說差了8到9倍,有效率的練習意味著用最少的時間和努力達到最大的效果,練習一定要考慮到時間競爭力,一年下來時間競爭力的差異就能在競賽上產生巨大差別。尤其教練在有限時間內要同時照顧所有選手,教練就不太可能花太多時間去修正或調整一個人的動作,因此注重選手的成功率會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關鍵要素。 二、體能:10%的成功率代表課表難度非常高,也就是目標設定太高,選手很多動作或策略都做不到。當選手面臨需要很努力才能完成課表訓練時,顯示體能是影響完成度的重要關鍵因素。因此對選手來說,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對完成的任務要有所選擇,看到有點難度的動作或策略就要選擇放棄,藉此省下體力尋找下一個更有機會完成的動作或策略,不然若是在還沒完成前就已經筋疲力竭,那就更遑論要達到目標。相反地,90%的成功率就不太需要考慮體能問題,不放棄並盡力去打好每一顆球,更能享受到挑戰的喜悅與快感。 三、動作修正:成功率10%的課表意味著選手對這套動作技術的觀念和動作展現上掌控度不佳,也暗示著多數的動作都做得不確實、需要花更多時間摸索,因此會更依賴教練的指導,這樣修正動作的效率才會提高。反之,90%的課表就代表幾乎所有動作技術都能成功完成,多數成功經驗對少數失誤的動作技術提供可靠的修正機制,使選手更能利用已知的知識或經驗自行做動作修復並減少教練在旁指導與提醒的時間,大幅提高訓練效率。 四、練習與比賽的差異:比賽中每一次出手就想贏球。成功率10%的課表使選手習慣挑選做得到的動作或策略再去執行、做不到的就放掉,使選手在比賽時遇到難度高一點的球就很難做出適當的反應。教練經常說該練的都練了,是選手自己失常比不好,心態不好比不好,試問是否可能是課表出了問題,養成不好的習慣才輸掉比賽?反之,成功率90%的課表使選手不用去挑選機會,而是把握機會去挑戰完美,使身體習慣對目標或動作做出適當的反應。 五、實力與運氣:成功率10%的課表表示絕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失敗,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動作都做得不確實,使選手無法仰賴實力,反而更多的是依賴運氣。這也讓選手養成容易緊張的個性,因為運氣不可控,卻希望比賽結果可控(贏),導致選手更容易出現「賽前焦慮」的情況。相反地,成功率90%的課表顯示多數結果都是成功,代表選手有能力展現出自己想要的動作或技術,更意味著相信成功是能靠實力來控制,而非靠運氣來主宰。 六、執行品質:品質決定贏球的關鍵。課表若忽略動作或策略執行的品質,那麼執行出來的結果可能是沒有效果,甚至是有害的。成功率10%的課表多數是在動作不完整下執行,這些低品質的動作或策略對對手造成的威脅和殺傷力就相對有限,可能還會自曝其短,反而製造出對手更多得分的機會。相反地,成功率90%的課表多數呈現出來的動作或策略品質較佳,有更多的機會在比賽中展現出高品質的動作技術,確保更多的得分機會。 因此,建議教練開課表後,對選手的表現成功率同步進行監控,更能掌控選手的學習狀態、提高訓練品質。而這問題也回應到團隊常遇到的問題:教練常說:「該練的我都練了,選手的成績就是出不來。」這問題是否該注意選手完成課表的成功率問題,倘若沒注意到,選手練到的可能是身心疲累,而不是貨真價值的真功夫。此外,低成功率課表的潛在危機就是「教練的情緒」,少數教練的錯誤偏見認為,選手就是學習態度不佳,不夠積極和努力才會表現不好,進而對選手發脾氣。這問題反映出教練可能忽略掉未考慮到課表難度符合選手的技術水準,導致對選手表現過高的期待,一旦選手未達標,就對選手發脾氣,反而出現更多情緒化的管理,對選手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最後,目標設定高不是壞事,但太高就可能會誤事。尤其在經年累月的訓練下,選手反覆練習的到底是錯誤動作,還是正確動作?到底在累積挫折還是自信心?到底是學會了放棄還是享受?到底比賽時能發揮還是不能發揮?這些問題只有當教練開始注意課表成功率以及上述所提到的各項細節後,訓練成效才會有不同的轉機和起色,使選手更享受訓練、樂在其中。

ITTF世界巡迴韓國公開賽台灣選手戰報:小將們的充電之旅

$
0
0
上周舉行的2019年國際桌總(ITTF)世界巡迴的韓國公開賽,同樣也是東亞的最終站,此役有許多位年輕小將參賽,雖未能創佳績,但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積極備戰迎接往後的賽事。以下為台灣選手在韓國公開賽的戰果: 男子單打項目 年輕小將秦楙棖在首輪以三比四(10-12,11-9,11-7,12-14,8-11,11-8,7-11)惜敗波多黎各選手AFANADOR Brian,無緣晉級。 CHENG Hao-Huan(世界排名975)在首場比賽以零比四(5-11,8-11,3-11,6-11)輸給韓國選手CHO Daeseong,遭到淘汰。 莊智淵(世界排名28)在第二輪先以四比一(11-5,9-11,11-6,11-9,11-9)戰勝印度選手DESAI Harmeet,又以四比零(11-6,11-7,11-7,11-7)輕取韓國選手PARK Ganghyeon,最後以三比四(10-12,8-11,11-8,11-5, 不敵韓國選手LIM Jonghoon,止步32強。 孫嘉宏(世界排名291)第一場以二比四(11-13,6-11,18-16,11-7,10-12,4-11)敗給印度選手DESAI Harmeet,止步首輪。 馮翊新(世界排名340))首場以零比四(6-11,5-11,5-11,6-11)不敵俄羅斯選手SKACHKOV Kirill,無緣晉級。 LAI Chi-Chien(世界排名335)首輪以二比四(7-11,2-11,11-8,12-10,10-12,4-11)敗給韓國選手KIM Daewoo,無緣晉級次輪。 林昀儒(世界排名16)在32強賽以零比四(6-11,8-11,9-11,9-11)敗給中國好手王楚欽,無緣挑戰16強。 李佳陞(世界排名444)在第一場以二比四(3-11,11-13,11-4,11-7,10-12,9-11)不敵英格蘭選手JARVIS Tom,遭到淘汰。 葉致緯(世界排名373)首場以四比二(4-11,7-11,13-11,11-9,11-4,11-9)擊退匈牙利選手SZUDI Adam,接著以零比四(4-11,4-11,6-11,4-11)不敵中國好手鄭培峰,止步第二輪。 胡鐘文(世界排名1061)在首輪比賽以一比四(11-7,5-11,1-11,6-11,5-11)遭到韓國選手CHO Seungmin逆轉,無緣晉級。 陳建安(世界排名39)在第二輪以四比零(11-8,11-8,12-10,11-6)擊敗日本選手ARINOBU Taimu,但以零比四(5-11,8-11,8-11,4-11)不敵中國好手王楚欽,無緣晉級。 女子單打項目 陳亭婷(世界排名394)首輪以一比四(6-11,11-7,9-11,3-11,8-11)敗給韓國選手LEE Zion,無緣晉級。 陳映蓁(世界排名447)在第一場以零比四(4-11,5-11,3-11,9-11)不敵中國選手何卓佳,遭到淘汰。 陳思羽(世界排名32)在首場以四比一(11-2,9-11,11-9,11-7,11-5)力克印度選手KAMATH Archana Girish,下一輪遭逢韓國選手KIM Hayeong,以三比四(5-11,9-11,11-6,13-11,9-11,11-5,6-11)敗北,,無緣晉級32強。 黃禹喬(世界排名275)在首場以四比二(12-10,11-13,11-8,11-7,7-11,11-4)擊敗韓國選手KIM Seoyun,接著以一比四(11-13,9-11,11-8,9-11,10-12)惜敗德國選手MITTELHAM Nina,止步第二輪。 鄭先知(世界排名53)第一場面對中國小將陳可,以三比四(11-6,15-13,9-11,5-11,8-11,11-8,5-11)遭到逆轉,無緣晉級。 李恩綺(世界排名357)首輪以零比四(7-11,6-11,4-11,6-11)敗給新加坡選手LIN Ye,遭到淘汰。 鄭怡靜(世界排名8)在首場以四比零(11-2,11-9,11-6,11-7)輕取日本選手OJIO Haruna,但以一比四(5-11,7-11,11-6,9-11,8-11)不敵韓國選手JEON Jihee,止步16強。 男子雙打項目 馮翊新/李佳陞首輪遭遇法國組合AKKUZU Can/FLORE Tristan,以零比三(7-11,9-11,8-11)落敗,無緣晉級。 混合雙打項目 林昀儒/鄭怡靜在16強賽以一比三敗給日本組合MIZUTANI Jun/ITO Mima,無緣挑戰8強。 圖片來源:國際桌總(ITTF)官網 影片來源:國際桌總(ITTF)youtube官方頻道

ITTF世界巡迴澳洲公開賽台灣選手戰報:亞洲系列最終回

$
0
0
上個星期在澳洲舉辦的國際桌總(ITTF)白金等級公開賽,為亞洲巡迴的最後一站;經歷過中港日韓各國接連比賽的奔波,這回台灣參加的選手較少,不過男子選手中排名前三位的林昀儒、莊智淵、陳建安;女子選手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皆有參賽,以下為此次澳洲公開賽台灣選手的戰報: 男子單打項目 葉致緯(世界排名373)首輪以零比四(6-11,9-11,7-11,5-11)敗給中國選手馬特,無緣晉級。 黃建都(世界排名619)在第一場以三比四(5-11,11-6,11-9,3-11,7-11,11-9,8-11)惜敗丹麥選手LIND Anders,無緣挑戰次輪。 莊智淵(世界排名28)在第二輪以四比零11-5,11-5,11-6,11-5)輕取捷克選手JANCARIK Lubomir,接著以三比四(11-8,3-11,6-11,9-11,11-7,11-7,8-11)遭到中國選手鄭培鋒逆轉,無緣晉級32強。 陳建安(世界排名39)首輪以三比四(9-11,9-11,11-13,11-5,11-8,12-10,8-11)敗給韓國選手HWANG Minha,無緣晉級。 林昀儒(世界排名16)在第二輪先以四比零(11-5,11-6,11-4,11-4)輕取印度選手DESAI Harmeet,又以四比一(11-9,9-11,11-6,11-5,11-9)擊退法國選手AKKUZU Can,在32強賽時,以四比三(9-11,11-5,12-10,6-11,11-8,9-11,11-6)力克日本選手NIWA Koki,16強賽提前遭遇大魔王許昕,苦戰四盤仍以零比四(10-12,11-13,8-11,6-11)敗下陣,無緣闖進8強。 女子單打項目 鄭先知(世界排名53)首場以二比四(11-5,8-11,5-11,11-8,8-11,8-11)不敵中國小將錢天一,無緣晉級。 陳思羽(世界排名32)在第二輪先以四比一(11-7,9-11,11-6,13-11,11-7)擊敗香港選手朱成竹,接著面對韓國選手CHOI Hyojoo,先盛後衰以三比四(5-11,11-7,11-6,9-11,12-10,8-11,8-11)落敗,在32強賽又以零比四(7-11,8-11,7-11,8-11)敗給中國好手陳夢,無緣挑戰16強。 黃禹喬(世界排名275)在第一場以一比四(6-11,2-11,12-14,11-7,5-11)不敵日本選手NAGASAKI Miyu,遭到淘汰。 陳亭婷(世界排名394)首場以零比四(5-11,12-14,3-11,11-13)敗給香港選手李皓晴,無法挑戰下一輪。 鄭怡靜(世界排名8)在32強賽遭遇中國選手張薔,意外以二比四(13-11,11-13,11-3,4-11,8-11,6-11)落敗,無緣晉級。 男子雙打項目 黃建都/葉致緯在首輪以一比三(7-11,11-8,9-11,8-11)不敵德國組合DUDA Benedikt/Qiu Dang,無緣晉級。 女子雙打項目 陳亭婷/黃禹喬在第一場以三比一(12-10,13-11,8-11,11-3)擊退印度組合MUKHERJEE Sutirtha/PATKAR Madhurika,進入16強賽以二比三(11-4,4-11,11-9,9-11,7-11)遭到英國組合JEE Minhyung/LAY Jian Fang逆轉,無緣挑戰8強。 陳思羽/鄭先知在16強賽以零比三(6-11,9-11,10-12)敗給新加坡組合LIN Ye/YU Mengyu,無緣晉級。 混合雙打項目 林昀儒/鄭怡靜在首場先以三比零(11-4,11-6,11-8)輕取印度組合GNANASEKARAN Sathiyan/KAMATH Archana Girish,接著又以三比零(11-8,11-5,11-8)擊敗法國組合FLORE Tristan/GASNIER Laura,最終在半決賽以零比三(3-11,8-11,9-11)不敵日本組合MIZUTANI Jun/ITO Mima,無緣挑戰金盃。 緊接著這周的T2鑽石馬來西亞站已經開打,台灣男子選手林昀儒於昨日扮演黑馬,以四比二力克中國好手馬龍,闖入四強準決賽;雖然T2的賽制與一般規則不同,是屬於觀賞及娛樂性質較高的比賽,但能夠擊敗當今世界排名前五的選手,仍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的台灣選手在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 圖片來源:國際桌總(ITTF)官網 影片來源:國際桌總(ITTF)youtube官方頻道

天才少年林昀儒 台灣桌球的下一個莊智淵

$
0
0
台灣男子桌球界的新星林昀儒,在T2鑽石聯賽的馬來西亞站,擊敗了前世界球王,同時也是目前世界第三的中國好手樊振東,繼三月份的阿曼公開賽之後,收穫個人今年第二座單打冠軍,七月份以世界第16名躍升台灣一哥的他,排名可望再向上攀升。 2017年開辦的T2聯賽,直到今年才改名為鑽石聯賽,並且從原本的團體賽改為男女單打賽程,由世界排名前15加上地主國外卡一名選手共16名參賽,台灣一共三名好手獲得資格,鄭怡靜及陳思羽都在首輪就遭到淘汰,唯獨「天才少年」林昀儒一路過關斬將。 這個稱號絕對不是叫假的,左手持拍的林昀儒從小學二年級就接觸桌球,11歲就在東亞少年桌球錦標賽拿下金牌,並在2014年泰國青少年公開賽,拿下男單、男雙、男團的冠軍,創下三冠王的紀錄。 2016年世桌賽國手選拔時,還在就讀國中的林昀儒,就以14歲又4個月的年紀成為「台灣史上最年輕的世桌賽國手」,隨後也入選了世錦賽的國手資格,也創下在同一年度接連入選15歲、18歲青少年國手及成人國手的歷史紀錄,這個時候的年紀實在太小,所以「神童」這個稱號應該更為貼切。 雖然小小年紀就已經創下各項紀錄,但2018年才是林昀儒走向國際的開始,不但在當年度U21的匈牙利、香港及保加利亞公開賽中三度奪冠,德國前球王Timo Boll更在與他比賽過後,直言他與日本的「怪物少年」張本智和相比也毫不遜色。 而這兩位新世代的桌球天才也終於在去年十月有了交手機會,在阿根廷青年奧運的四強賽,林昀儒最終是以3-4敗給了張本智和,但這確實是一次很好的學習經驗,畢竟這時期的張本智和,不但是青奧的頭號種子,同時也是世界第八的頂尖好手了。 從移籍日本遭罵「滾回中國!」到15歲奪世界冠軍 張本智和仍難擺脫的國籍原罪 去年的雅加達亞運,中華隊在男桌的團體四強賽中以1-3不敵中國隊,但林昀儒在第三點擊敗了青奧金牌王楚欽,成為唯一搶下分數的一點,但這也是中國隊男子團體賽程中,唯一輸掉的一點。 年初的134名,到2018年底的12月已經攀升到世界第28名,林昀儒在短短一年內就成為了台灣二哥,僅僅落後給桌球教父莊智淵,而他與廖振珽搭配的男雙,也因為在瑞典公開賽奪冠之後,以積分第五的成績補位擠進了桌球年終賽,也是兩人合拍後的最佳成績。 告別青少年聯賽,林昀儒在今年正式邁入國際乒聯的巡迴賽,在此同時他也正式加盟了日本T聯賽效力岡山隊,台灣選手包括江宏傑、莊智淵、陳建安三位男子前輩也都在此打拼,只不過效力的是琉球太陽隊。 這項日本全新的乒球聯賽T-League,是由前日本著名乒乓球選手松下浩二倡議並主導舉辦的聯賽,男、女各4支球隊,集結了25名世界排名前50的選手,是日本國內最高等級乒乓球聯賽。 在這項聯賽之中,林昀儒的最大驚奇無疑是與張本智和的第二度交手,面對世界排名已經上升到第四的怪物少年,林昀儒以3-0拿下在T聯賽的首場勝利,報了青奧輸球的一箭之仇,接著更在聯賽中擊敗莊智淵,證明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可怕。 三月底的阿曼公開賽,林昀儒不但在單打項目扳倒頭號種子,摘下生涯首座公開賽成年組單打冠軍,男雙與廖振珽的搭配還有混雙與鄭怡靜的組合,也都拿下了冠軍,締造14戰全勝的三冠王頭銜,成就更甚早年的莊智淵,甚至蔣澎龍。 不過,真正的世代交替是直到今年五月份才出現,自2002年莊智淵成為世界前十的高手之後,就沒有人能取代他,不過在五月份林昀儒世界排名升到第20,而莊智淵下滑到世界第25之後,林昀儒也確定成為新台灣一哥,為台灣桌球寫下新的歷史。 排名直直升,也讓林昀儒獲得了T2鑽石聯賽的參賽權,在這項只有世界頂尖好手聚集的比賽中,先是擊敗了前日本一哥水谷隼,接下來面對2016年里約奧運的男單金牌馬龍,他不但以4-2勝出,還讓馬龍在賽後接受訪問時不悅地表示: 這本來就是商業比賽,輸了就輸了 四強賽擊敗香港一哥黃鎮廷之後,在決賽再度遭遇中國的名將,同時也是目前世界第三的樊振東,他最終以4-1擊敗這位前球王,拿下兩人對戰的首勝。 林昀儒的打法一直被認為與倫敦奧運金牌張繼科很像,而他的教練其中有一位也確實是曾經指導過張繼科的綦戈教練,因為小林屢屢在國際賽場上擊敗過中國的好手,也讓對岸開始緊張了起來,因為明年就是四年一度的東京奧運了,而林昀儒,將會是他們最大的對手。 台灣男子桌球的盛世,從蔣澎龍在1999年創下的世界第三開始,再到莊智淵2003年追平的同樣世界第三,接下來與陳建安在2013年世錦賽男雙拿下的金牌,還有江宏傑崛起之後的仁川亞運銅牌,現在已經到了天才少年林昀儒,該接棒的時候了。 17歲的年紀,林昀儒要達到現在的成績,不單單只是天才而已,背後付出的努力絕對是你我無法想像的,明年的東京奧運,他也可望以台灣一哥的身份披上中華隊戰袍,打造屬於自己的「小林時代」。 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我會用影音讓你更認識體育。 FB搜尋史丹利視角的體育世界 延伸閱讀: 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戴資穎成史上第一 從一勝難求到本土ACE─富邦悍將陳仕朋 林昀儒永不自滿 持續挑戰世界舞台

中日最強桌球少年林昀儒與張本智和分析表

$
0
0
臺灣的張本智和,日本的林昀儒,網友球迷這樣互相地形容著兩地最強的桌球選手! 中華臺北第一高手,冷面殺手、神隱少年,林昀儒選手,以及日本第一怪物少年,張本智和選手,年紀相當,實力相近,都在桌球路上刻苦努力,也是罕見有能力連續擊敗中國選手的桌球員! 這一段旅程才正要開始,2020東京奧運就在眼前! 可以期待未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賽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021/7/28更新 東京奧運展開了,小林同學闖入四強,將與樊振東爭奪金牌決賽的入場券。 2019/7小林於T2馬來西亞賽奪冠後,ittf官網報導也提到,16歲的日本神童張本智和,認為他是桌球界最強中國隊的最大威脅,但現在,來勢洶洶者再添一名,這個人就是林昀儒! 近期交鋒影片 2019/2 日本T聯賽,小林同學11:7/11:6/12:10 以三比零拿下張本同學,協助球隊贏得比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J0qP5JpyI(影片可能已被移除) 2013/8當年兩個小朋友對戰。小林同學與張本同學!超可愛! 東京希望:中日最強桌球少年比較分析表(更新版) 1姓名 林昀儒 Lin yun ju 張本智和 はりもとともかず Harimoto Tomokazu 2排名 世界排名10(2019/12可望進前7) 世界排名3 3持拍特色 左手刀板,反手擰球絕佳,動作流暢協調、溫和冷靜。 右手刀板,快,反手對上旋借力加質量能力突出,鬥志高昂! 4外號 小林同學、冷面殺手、神隱少年、台灣20年來最強選手、記者終結者 怪物少年、中國殺手、百年一遇的人才 5國籍 中華民國(奧運場上為中華台北) 原中國,已歸化日本 6家庭 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國中校長 父親前四川省隊,吳敬平的弟子;母親國乒一隊,都是專業桌球選手 7教練 1.啟蒙教練賴瑞雄 2.中國教練,與蔡振華相近時期,前山東魯能綦戈教練,指導過王勵勤、張繼科等頂尖選手 3. 廣東教練潘曉波(1989年生,16歲進入國家2隊,與 馬龍、許昕、張繼科是同期小夥伴 ) 中國教練邱建新,與蔡振華同時代國家隊成員。20歲時拿到男雙全國冠軍、團體冠軍。在日本帶出水谷隼、丹羽孝希 8生日 2001年8月17日 (18歲) 2003年6月27日 (16歲) 9身高 174公分 175公分 10啟蒙 國小三年級(8、9歲) 兩歲起開始接觸桌球 11國小 小學五年級(2011至2012年間),連續拿下五項全國單打冠軍(Joola盃、蝴蝶盃、國語日報盃、自由盃、青少年菁英賽) 小學時期就連續獲得全日本六個年級別的冠軍 12求學 宜蘭國小 麗山國中 內湖高工 (八年級後以在家自學為主) 日本奧委會JOC精英學院 (以培育奧運冠軍為宗旨的機構) 東京稲付中學校(國中) 神奈川日本大學附屬高中 (全日制高中) 13國內稱霸 2017年全國錦標賽男單冠軍 2018全日本桌球錦標賽男單冠軍 14戰勝中國 2019年馬來西亞T2鑽石聯賽,接連擊敗馬龍、樊振東奪冠。 2019/12/1男子世界杯銅牌戰,林昀儒 4-3 擊退馬龍,拿下中華台北第一面本賽事銅牌! 2018年日本公開賽接連擊敗奧運男單金牌馬龍與張繼科奪冠。 2019/12/1男子世界杯準決賽,4-2再次戰勝馬龍,成為40年來首位闖進本賽事決賽的日本選手! 15拍下名將 馬龍、樊振東、林高遠、王楚欽、方博、莊智淵、黃鎮廷、張本智和、丹羽孝希、水谷隼、奧恰洛夫、李尚洙、法爾克、卡爾德拉諾、波爾等 馬龍、張繼科、樊振東、林高遠、王楚欽、周雨、薩姆索諾夫、波爾、雨果、水谷隼、丹羽孝希、奧恰、林昀儒等 16最年輕紀錄 台灣史上最年輕的世界桌球錦標賽代表隊成員 國際桌總世界巡迴賽21歲以下男子單打冠軍(12歲) 世界青少年桌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13歲163天) 國際桌總世界巡迴賽男子單打冠軍(14歲61天) 國際桌總世界巡迴賽總決賽男子單打冠軍(15歲172天) 17東京奧運 2021年7月26日,在東京奧運的混雙銅牌爭奪戰中,順利擊敗法國組合勒班森和袁嘉楠,奪下銅牌! 男單部分,第三輪收下瑞典卡爾柏格,16強突破巴西坪井,8強完勝前一場打退張本智和的洛維尼亞的黑馬選手D.約爾基奇,將在7/29與樊振東爭奪決賽入場券! 2021年東京奧運中,男單第三輪戰勝香港林兆恒,但下一場激戰斯洛維尼亞的黑馬選手D.約爾基奇,止步16強,賽後對日本民眾深深地鞠躬致歉。 更新 感謝蔡宗佑,Wenhung Ho,吳泓熹,龔老師等球友提供補充資訊供彙整:) 近期更新:2021.07.28
Viewing all 31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